《河源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印發
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將達132.8億
三趟列車同框出現在龍川東江特大橋附近。隨著梅龍高鐵的建成通車,我市暢通省內省外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域全面“融灣”“融深”聚合效應持續顯現。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本報訊 記者 劉昕 通訊員 黃曉明 記者昨日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近日我市組織制訂了《河源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稱《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市總體建成高效“融灣”“融深”,暢通省內省外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對外交通網絡更加暢通開放,城鄉交通運輸更加均衡協調,交通發展更加安全可靠,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邁上新的臺階,粵東北交通門戶樞紐基本建成。
《三年行動方案》提出,2025-2027年,河源將重點推動6個方面23項具體任務落實,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狠抓公路、鐵路、水運等重大項目建設,聚焦跨省、跨市、城鄉間的交通網絡建設和行業安全生產,著力“促投資、穩增長”,建立三年重大建設項目庫并強力推動實施。項目庫包含重點建設項目(或項目包)共32項。2025-2027年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約132.8億元(年均約44.3億元),在加快推動建設項目的同時,“新謀劃一批、新開工一批、新建成一批”重點項目,掀起加快河源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新熱潮,為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提供交通運輸保障。
在加快構建“米”字形對外綜合運輸通道方面,構建高快速鐵路骨架通道,完善通達大灣區的高快速鐵路;織密高速公路骨架網,強化高速公路對縣城、中心鎮、產業園、交通樞紐、重點景區的覆蓋和銜接,推動構建“五橫五縱二聯”高速公路網格局;加快發展東江水運,將東江打造成粵東北綠色示范航道,構建粵東北地區出海綠色通道,為鐵水、公水聯運打下基礎。
在建設覆蓋廣泛的城鄉交通網方面,推進國道205線河源市熱水至埔前段、國道205線龍川縣城段等3個項目升級改造。實現國道二級以上比例達90%(新增17.6公里,提高2.25%;實施農村公路三年行動新改建1066公里,縣道提檔升級“四升三”705公里,通行政村“單改雙”133公里,1000人以上自然村通雙車道48公里,其他路網聯結工程180公里);全市新增160個行政村通雙車道,打造最美香樟路、最美榕樹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500條品牌綠美公路。
另外,在構建“人享其行”的客運服務體系方面,鞏固全市建制村100%通客車成效,推進“互聯網+”農村客運新模式,實現旅游客運服務擴大至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全覆蓋。在構建降本提質增效的交通物流服務方面,推動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鐵水聯運和多式聯運。在推動交通運輸綠色智慧發展方面,用好國家“兩重兩新”政策,加快推動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建設有地方特色的公路服務區,于今年完成長深高速城南特色服務區建設。在多舉措實現高水平交通安全方面,推進執法站所標準化升級改造,加快推進公路超限不停車監測點建設。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