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萬水千山
■朱偉亮
未去過之前,貴州對于我而言,只是一個模糊的地理概念,只知道那是一個離我非常遙遠的地方。對于貴州的了解,大部分都是從書本上或電視節目上斷斷續續地得到的信息:貴州是我國少數民族苗族的主要居住地,貴州是中國紅色革命的重要轉折地。雖如此,美麗的云貴高原、獨特的苗族風情和紅軍長征途中重要轉折點的紅色故事卻深深地吸引著我,令我無數次地向往那一方山水,想去探尋當年紅軍走過的那段曲折山路,去看一看印在共和國歷史上的那一串串紅色足跡。
今年初夏時節,我有幸參加了河源市作家協會組織到貴州開展的“賡續紅色血脈 譜寫文學篇章”主題采風活動,有機會踏上這一片心心念念的紅色熱土。從廣州坐高鐵一路西行,過廣西境后,窗外的崇山峻嶺逐漸多了起來,除了眼前一閃而過的那一座座喀斯特山嶺外,另一個明顯的直觀感受就是高鐵開始穿越一條又一條或長或短的隧道,令人真切地感覺到高鐵確實是奔馳在云貴高原的崇山峻嶺之間,正穿過貴州的山山水水。
長達六七個小時的高鐵車程令人有點沉悶,然而卻給予了我細細欣賞沿途風景的充裕時間。我的座位正好靠著車窗,窗外那一重重青翠的山巒,飄蕩的云霧,勞作的人民,還有那悠然吃草的黃牛……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水墨山水畫卷,足以令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車到遵義時已是傍晚時分,當天是無法參觀遵義會議舊址的了,只好安心住下。第二天一早我便迫不及待地與眾文友一起前往遵義會議舊址參觀學習。才上午8點多,遵義會議舊址前早已游人如織,想必他們也是和我一樣懷著迫切的膜拜心情前來參觀學習的吧!那一撥撥游客中,有的在忙著拍照,有的在認真觀摩著大樓,有的則跟隨著導游的解說走進了會址內參觀。站在遵義會議舊址前,我的思緒隨著現場工作人員的解說飄飛到當年的會議現場:193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從湘贛大地出發,翻越萬水千山,克服重重困難,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終于輾轉到達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攻下遵義城,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生死攸關的重要轉折點,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已無法目睹當年在這棟樓房里召開遵義會議的現場光景,也無法親耳聆聽到毛澤東等領導同志為堅持真理和正確的革命道路方向,如何“舌戰群儒”說服了“左傾”教條主義者?會場上兩種截然不同的革命思想激烈地碰撞出怎么樣的交鋒火花?只知道,遵義會議的最后結果是接受了毛澤東等同志的正確意見,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和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終于有了一位能駕馭其進程的舵手,屢遭挫折的紅軍從此有了從失敗走向勝利的保證,有了新中國的誕生和發展。我站在大院里抬起頭仰望,看到了牌樓門框上那塊黑漆金匾上,鑲嵌著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的“遵義會議舊址”六個大字在陽光下越發閃亮起來。
帶著對遵義會議的遙想與回憶,我們來到了著名的婁山關戰斗舊址。婁山關,素有“黔北咽喉”之稱,地形險要,山高林密,易守難攻,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英勇的工農紅軍先后兩次在婁山關打敗了敵人:第一次婁山關戰役有力地保衛了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第二次婁山關戰斗則是紅軍四渡赤水的關鍵之戰,是長征以來紅軍打的第一個大勝仗,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佇立在婁山關戰斗舊址巖石上,我心潮澎湃,無限敬仰,真不敢想象,在當年條件那么艱苦的情況下,在貴州這萬千崇山峻嶺之間,大批年輕的紅軍指戰員如何克服重重困難,一路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他們浴血奮戰,強渡烏江,攻占婁山關,奪取遵義城,為紅軍安全轉移和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贏得了寶貴時間,讓疲憊不堪的紅軍戰士們得到休整,為以后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邁出了勝利的第一步……此刻,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四周的青山益發青翠蔥蘢起來,高聳在眼前的大小尖山上,蒙蒙霧氣縈繞在山間,眼前的群山開始變得迷蒙起來。朦朧中我似乎看到了當年那場英勇而又慘烈的戰斗:轟隆隆的槍炮聲響遍了四周的群山,勇猛的紅軍戰士們向著山上的敵人發起一輪又一輪猛烈的進攻,鮮血染紅了小尖山上的樹木,也染紅了潺潺的溪水。終于,一面又一面鮮艷的紅旗勝利地插上了敵人占據的山頭,易守難攻的婁山關終于被英勇的紅軍戰士攻占下來了,歡呼聲響徹了山谷。滿懷革命豪邁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為此揮毫寫出了著名的華章——《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離開遵義前,我們來到紅軍山上的紅軍紀念碑前,向英勇的紅軍烈士們敬獻花圈。紅軍墳前,銅鼎方形的香爐上,煙火繚繞,松柏森森,游人默哀。導游用低沉的聲音介紹說,那是當地老百姓為紀念當年在遵義東南桑木埡給群眾治病時慘遭敵軍殺害的紅軍衛生員龍思泉而專門修建的墳墓,在戰火中熱心為老百姓治病的紅軍衛生員龍思泉曾一度被當地群眾傳為救苦救難的“紅軍菩薩”而頂禮膜拜,香燭供奉。當年紅軍一心為人民,人民真心擁護紅軍的魚水深情可見一斑。站在山上抬頭張望,遠處的高山上有一大片火紅的色彩煞是耀眼,非常鮮艷迷人。導游介紹說,那是貴州山嶺上野生的映山紅,每年春天都會開得漫山遍野,據說紅軍攻占遵義城的那一年,山上的映山紅開得特別燦爛,特別紅艷,因此成了當地老百姓心目中的“紅軍花”。聽著導游滔滔不絕的介紹,我的耳邊突然響起了那熟悉的歌謠:“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深情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四周的群山之中,久久未曾散去。這歌聲將紅軍與群眾、將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聯系得更加緊密了。
山腳下的遵義城,一棟棟現代化高樓拔地而起,寬闊的馬路上車水馬龍,街頭巷尾人頭攢動、人聲鼎沸。那是熱鬧而繁華的城市生活,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現代都市,也是貴州正在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走過萬水千山的中國共產黨,歷經戰火洗禮的中國工農紅軍,受過重重磨難的中國人民,正在大踏步地走在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頭頂上,陽光正燦爛著。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