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綠色發展風生水起 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位于萬綠湖邊的新回龍茶葉種植基地。東源是廣東省第一個獲評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殊榮的縣,其生態文明發展路徑被專家學者視為“綠色崛起”的樣本。本報記者 楊堅 攝
■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順天鎮大坪村田園風光。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隨著一大批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和商業綜合體項目的落戶建設,宜居宜業的河源濱江新城區已初具規模。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核心提示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5年來,東源縣委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牢記初心與使命,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用心用力用情解決了“學位、床位、崗位、車位”等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成色更足;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成功應對系列重大風險挑戰,順利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步,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踏上新征程,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有含金量的答卷。
【關鍵詞】經濟實力
東源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心無旁騖發展經濟,全縣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位居全市前列,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高于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21年預計經濟總量突破15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3億元,稅收總收入突破23億元;開展系列項目建設攻堅行動,5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87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8.4億元,發展后勁不斷增強,經濟實力持續提升。
【關鍵詞】產業結構
東源狠抓產業發展,產業平臺規劃面積擴大到100平方公里,引進優質工業項目70個,總投資170億元;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高區工作扎實推進;全縣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22家,主板上市企業實現零的突破;萬綠湖創建國家5A級景區有力有效推進,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不斷拓展,5年累計接待游客427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90億元;產業升級步伐加快,三產結構從2016年的17.3:40.1:42.6調整為16.8:34.6:48.6,產業結構得到明顯優化。
【關鍵詞】城鄉發展
東源統籌城鄉發展,濱江新城區規劃面積由160平方公里增加至188平方公里;萬達、華豐總部經濟區項目加速建設,“五館一宮二中心”等一批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建成使用,城市功能品質全面提升;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廁所革命”、示范村創建工作成效明顯;糧食安全保障有力,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建成干凈整潔村208個、美麗宜居村104個、特色精品村6個,一批鄉村獲評國家或省級“美麗鄉村”,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城鄉發展更加協調。
【關鍵詞】改革創新
東源改革創新亮點紛呈,黨政機構改革、鄉鎮體制改革等順利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等改革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實現重大突破;全面推行“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模式,“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大幅優化;“融深”“融灣”提速增效,鹽東物流園引進項目26個,落地率達100%,產業協作取得新成效;縣人才驛站、硅基新材料創新中心、東源廣工大現代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臺相繼成立,高新技術企業從8家增加到34家;華豐世紀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在東源設立子公司,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人才看好東源、集聚東源、投資東源。
【關鍵詞】生態屏障
東源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14個專項行動成效明顯;三級河(湖)長體系全面建立,桉樹退改20萬畝,新豐江水庫和東江干流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Ⅰ、Ⅱ類標準,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省前列,生態屏障筑得更加牢固。
【關鍵詞】民生福祉
東源投入幫扶資金8.76億元,發展扶貧產業項目1399個,全縣2.59萬相對貧困人口和50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投入民生資金201億元,辦成一大批民生實事;“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深入推進,城鎮就業人口新增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投入3.65億元,穩步推進縣城學校擴容提質,新改擴建學校、幼兒園21所,新增學位1萬個,鄉鎮中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基本完成;文化體育事業持續繁榮,縣人民醫院新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等建成投入使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扎實推進;投入交通建設資金136.2億元,汕昆、河惠莞高速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里程61.4公里;贛深高鐵即將通車,連接“雙區”的交通路網更加便捷,民生福祉更為殷實。
【關鍵詞】社會大局
東源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依法治縣工作的領導,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進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取得扎實成效,城鄉社會治理效能明顯提高,平安東源建設邁上新臺階;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專項治理,基層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實現本地“零傳染”;抓實抓細安全生產、道路交通、食品藥品、“三防”、森林防滅火等領域安全工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關鍵詞】黨的建設
東源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學習制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意識形態管控扎實有力,省、市領導同志定點聯系工作卓有成效,兩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緊密銜接、高效推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公務員隊伍管理不斷規范;高質量完成縣鄉換屆工作,注重在防疫一線、攻堅一線、急難一線錘煉干部、選賢任能,干部隊伍結構持續優化;認真抓好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七屆縣委巡察實現全覆蓋;持之以恒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始終保持正風肅紀反腐高壓態勢,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不斷鞏固和發展;加強黨對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全力支持人大、政協履職盡責,大統戰工作格局鞏固深化,黨管武裝工作穩步提升。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邱勁澤
■制表: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