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多措并舉全力攻堅完成今年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任務

11個鄉鎮7萬多群眾 用上安全放心自來水

2021-12-27 10:21:55 來源:河源日報

3d4ffbc25778d15852923b1079474a19_1227005_001_01_s.jpg

■東源縣第一大村——船塘鎮李田村集中供水工程已建成,入戶管網和入戶水表已安裝完畢,工程驗收完成,本月底前可實現供水,李田村6587名群眾將徹底告別飲水難問題。

def3da1b5ecfa39019c842cea2de5b8b_1227005_001_02_s.jpg

■黃村鎮永新村供水點設計供水規模為100立方米/天,由不銹鋼一體化過濾器及不銹鋼水箱組成,解決了永新村10個村民小組554戶2835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10e336c7a90c0e0d4a6e85ded2563646_1227005_001_03_s.jpg

■黃村鎮永新村村民黃國興打開家里的自來水龍頭,開心地向記者展示安裝自來水后的水壓情況。

核心提示

飲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問題。農村供水工程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既擔負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要求,也承載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民生期待,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年以來,東源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作為促進發展、改善民生、補齊短板的重要抓手,成立縣農村集中供水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研究制定了《東源縣農村集中供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整合部門力量,集中人力、財力、物力集中攻堅,采取以點帶面示范帶動,農村集中供水攻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縣今年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任務基本完成,7.5萬余名群眾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 成效篇

全縣今年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任務基本完成

12月18日,天氣晴好,陽光照在身上暖意融融。黃村鎮永新村村民黃國興打開家里的自來水龍頭,開心地向記者展示安裝自來水后的水壓情況。他介紹,12月10日他家用上了自來水,之前用的是自家從山上引下來的山泉水,沒有經過凈化處理,水壓小,水質也沒有保障。“現在好了,有了自來水,既方便又放心。”黃國興咧著嘴說道。

永新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黃燕卿介紹,全村333戶村民的自來水全部安裝到家,12月10日用上了自來水。

東源縣水務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永新村村委會片區供水點于10月25日動工建設,12月10日建成并實現供水,用時45天。該供水點設計供水規模為100立方米/天,由不銹鋼一體化過濾器及不銹鋼水箱組成。目前水廠圍墻、管養房、場地硬底化等廠區建設正在完善。該水廠解決了永新村河背、坪里、瀝唇、張屋排、焦坑、九龍尾、板倉村等10個村民小組554戶2835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永新村村委會片區供水點高效建成實現供水,是東源縣農村集中供水攻堅行動實施成效的生動實踐。

東源縣第一大村的船塘鎮李田村,戶籍人口1310戶6587人,是全縣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的一個難點。目前,李田村設計供水規模為2400立方米/天的集中供水工程已經建成,入戶管網和入戶水表已經安裝完畢,工程驗收完成后,月底前可實現供水,李田村6587名群眾將徹底告別飲水難問題。

據了解,東源縣下轄21個鄉鎮、258個行政村、1771個自然村,有118510戶、550249人。據該縣水務部門統計,截至12月22日,該縣已完成集中供水全覆蓋任務75923人,總體任務完成率為100%,目前集中供水工程已覆蓋258個行政村、1771個自然村,自然村覆蓋率達100%,排在全市前列。但仍有部分小組已供水但不能正常保障、或存在影響飲水安全、或通過村村通自來水建設鋪設主管到行政村、自然村又未擴網入戶管,農戶仍維持原有山溪水、水井水等簡易供水模式等原因,需要升級改造和完善配套設施,計劃在2022年底前完成升級改造任務。

■ 措施篇

全縣上下全力攻堅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

飲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條底線。今年東源縣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任務點多面廣,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高質量完成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任務,是對東源縣各級黨委政府執政為民能力的一次考驗和檢驗。為此,東源縣通過強化組織保障、資金保障、責任落實、督導檢查等,全力攻堅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取得實效。

多舉措高效高質推進供水工程建設

加強組織領導,扛牢抓實主體責任。為做好這一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東源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執行組長,相關副縣長為副組長,縣直相關單位及各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農村集中供水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從組織機構上加強農村集中供水工作領導。

精心組織部署,全面壓實各級責任。該縣在前期大量調研摸底核查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東源縣農村集中供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將責任層層壓緊壓實,做到工作有人抓、責任有人擔。同時,由縣財政統籌,在上半年已安排資金5200萬元的基礎上,下半年繼續追加安排資金4500萬元,為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提供資金保障。

增強思想意識,落實“五定”責任制。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全縣上下切實增強了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縣水務局把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行動當作當前的一項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全力推進。該縣組建了督查組、巡邏組和工作專班,每位縣領導掛鉤2至3個鄉鎮,每個鄉鎮均由縣水務局一名領導掛鎮負責,嚴格落實“定領導、定駐鎮技術人員、定任務、定工期、定質量”的“五定”責任制。督導組進駐到任務鄉鎮,現場一線督促指導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施工建設,推進各項任務得到有力落實。

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全面落實。該縣把船塘鎮、黃村鎮作為農村集中供水攻堅行動示范點,以點帶面推動全縣集中供水工程建設,按照時間節點,制定了施工進度計劃表、作戰圖,掛圖作戰。各供水工程建設點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全力攻堅,并且實行進度一日一報制度,確保各項供水工程建設按時按質完成。

強化管理檢測確保供水水質達標

為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安全達標,該縣強化水源保護,將已劃定的26個水源保護區全部納入了監測范圍,在水源保護區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并對水源地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同時,該縣建立了供水水質檢測制度。縣疾控中心在豐水期、枯水期開展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的定期檢測外,還結合其他水質檢測任務,每年對供水水質進行不少于4次的定期檢測。目前,該縣千噸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有單獨或聯合設立水質檢測化驗室的有6個,可開展日常水質檢測;其他沒有水質檢測化驗室的將通過采購服務等方式開展日常水質檢測;千噸以下集中供水工程定期開展了水質檢測,確保全縣農村飲水工程飲用水符合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要求和國家標準。

另外,該縣創新舉措加強對農村飲水工程的管理,建立多元化管理模式,引入市場機制,鼓勵采用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投入飲水工程經營,其中承包經營有13宗。如燈塔、柳城、澗頭、雙江、葉潭、黃田6鎮已與有經濟實力、有專業資質的企業進行了合作經營管理,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縣20家千噸以上自來水廠現有管理人員91人,其中專業管理人員20人。其余農村飲水工程由鎮、村級自主經營,由鎮、村級采用請人專管或由水管員兼管的模式進行管理,確保建好的飲水工程得到有效管護。

2022年基本實現城鄉居民同質飲水

接下來,東源縣將嚴格按照省、市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確保如期完成集中供水全覆蓋目標任務,以實現省政府下達的工作目標: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以上,供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規模化和城鄉一體化供水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

在今年全面完成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的基礎上,該縣將堅持民生優先、政府主導、城鄉統籌、科學發展的原則,破解水源性缺水、項目資金缺口、供水工程運行管護等各種問題,力爭到2022年,構建以鄉鎮局域供水網為主、單村水廠(站)工程為補充的供水格局,基本形成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一體化管理、專業化運作和智慧化服務的農村供水新格局。通過開展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到2022年年底前完成19.4萬人飲用水達標提標建設任務。全縣農村飲用水人口普及率達到99%以上,全面建立健全農村飲用水縣級統管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實現城鄉居民同質飲水。

■ 抗旱篇

全力抗旱 確保群眾生活生產用水

今年以來,東源縣降水持續偏少,截至12月21日,全縣累計平均降水量為1138.9毫米,較常年同期(1949.4毫米)偏少41.6%。全縣大部分水庫蓄水量低于50%,其中31座水庫達到或低于死水位,旱情形勢日趨嚴峻。全縣因旱致飲水受影響(分時段供水)的有44280人,較嚴重的有藍口、船塘、上莞、黃田、新港、駱湖、康禾、漳溪、澗頭、葉潭等鄉鎮。全縣晚造因旱受災面積7.29萬畝,受災率達32.65%。其中,成災面積3.706萬畝、絕收面積1.49萬畝,水稻受災面積3.82萬畝,直接經濟損失5868.84萬元。早造受旱作物面積7.5萬畝,主要分布在上莞、漳溪、船塘、錫場等鄉鎮的部分地區。

“取、蓄、引、節”緩解旱情影響

為有效應對旱情,東源縣把緩解當前飲水問題作為當務之急、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親自推動落實,分別多次深入鎮、村督查指導抗旱工作;實行縣領導掛鉤鄉鎮制度,縣領導深入鎮、村一線現場推動抗旱工作,協調利用一切現有水利工程和設施、一切可以利用的抗旱設備,有力有效緩解旱情帶來的各種影響,全力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

各鄉鎮特別是受災較嚴重的鄉鎮因地制宜,著力從“取、蓄、引、節”四個方面想方設法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緩解轄區群眾飲水用水受影響問題。比如藍口鎮動員村干部,采取打井取水、水箱裝水、送水上門等方式,有效緩解各村飲水受影響人口1.5萬余人;澗頭、漳溪等鄉鎮通過打井、水站抽水緩解旱情,緩解飲水受影響人口約0.7萬人;錫場鎮通過修蓄水池、疏通和修建水渠等方式全面緩解旱情;新港鎮通過引水到庫、水管引水等措施,緩解飲水受影響人口0.8萬人;黃田鎮采取分時段供水、減少夜間水供應方式,保障日間生活用水需求,同時網格化管理全鎮所有抗旱備用水源,通過啟用備用水源點、與第三方公司訂立合同、每村配備抽水機等方式,有效緩解1850戶0.8萬人的飲水受影響問題和農田灌溉、畜牧飲水問題。

旱情發生以來,該縣積極籌措資金,農業農村、應急、水務、氣象、財政等部門強化協作、密切配合,形成抗旱工作合力,集中人力、物力全力保障群眾生活用水及農業生產。目前全縣累計投入資金約1728萬元,其中生活用水抗旱資金1150萬元,農業抗旱資金578萬元。全縣累計發動2455人參與抗旱工作,集中調動抽水機、應急消防車等430臺(輛)設備投入抗旱救災工作,目前已解決農田灌溉約4.3萬畝,大部分農田能夠通過抽水等措施解決灌溉問題。與此同時,該縣采取多種方式加大科學、節約用水宣傳力度,發動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迅速行動,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想盡一切辦法,積極進行生產自救。

“四個進一步”應對持續干旱

針對當前旱情持續發展的嚴峻形勢,接下來,東源縣將從四個方面進一步加大抗旱工作力度,確保群眾生產生活用水。

進一步強化管理。加強組織農民對冬季作物采取鎮壓蓋土或覆蓋秸稈等措施,提高其抗寒能力,確保農作物安全越冬。推廣滴灌、噴灌、微灌等農業節水灌溉技術,著力控制水量消耗。同時,提早做好春耕生產和災害應急各項準備工作,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管理。進一步強化調度。一方面多措并舉、廣開水源。堅持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措施,如科學打井抽水,新建引水陂頭,從水庫、河道抽水到水廠制水,尋找新的水源點,啟用應急水源等,以緩解飲用水短缺問題。另一方面加強蓄水、科學調度。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用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對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優先保證城鄉居民生活用水,處理好農業、工業、生態用水的關系;切實加強現有水源管理,厲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認真督促各鄉鎮對轄區內具有供水任務的水庫水電站必須按照“電調服從水調”的原則,優先保障生活用水,特別是不滿足生活、生產用水的水庫電站不得發電。進一步強化保障。全方位籌措資金,持續加大抗旱資金投入力度,同時強化抗旱資金監督檢查,嚴格資金使用管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有效。進一步強化宣傳。充分運用廣播、標語橫幅、上門入戶、網絡媒體等方式,大力宣傳全縣用水現狀及節約用水行為習慣,提高用水戶節約用水意識,著力引導人民群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節約用水。

■策劃:李成東 張小龍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田清秀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朱德平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