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科普花開滿園香 科技碩果全民享

——東源縣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紀實

2022-09-05 10:25:49 來源:河源日報

5a21735b766298d3d67152c32915dcbd_0905004_001_01_s.jpg

■小朋友在東源縣科技館元宇宙體驗廳觀看VR動畫

53f77535688389d76f2dbe80ec4732da_0905004_001_02_s.jpg

■東源縣文化科技中心

核心提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普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東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大力推進科普陣地建設,廣泛開展科普活動,營造科技創新氛圍,加快實施“科教興縣”戰略。2021年3月29日,東源縣成功入選2021-2025年度“廣東省全國科普示范縣創建單位”名單。

自成功入選以來,該縣緊緊圍繞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總體目標,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優化資源配置,健全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組織網絡,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宣傳陣地建設,大力開展科普活動,完善示范體系,全力打造縣域“東源科普”品牌,讓科普工作走上制度化、社會化、群眾化、品牌化、信息化、規范化軌道,走出一條以人民為中心、黨委政府大力推動、社會廣泛參與、科普事業蓬勃發展的道路。


夯實基礎 凝聚創建合力

自東源縣成功獲得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下稱“創普”)入場券后,為力爭摘得這塊“國字號”金字招牌,該縣舉全縣之力,推動“創普”工作,縣委書記秦衛民、縣長劉大榮要求,各級有關部門要主動作為、扛實責任,扎實有效推進各項創建工作。

東源縣成立了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工作領導小組,將科普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同時,制定下發了《東源縣創建2021-2025年度全國科普示范縣工作實施方案》,組織召開科普示范縣創建啟動儀式,安排部署具體創建工作任務。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將科普工作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測評體系,將實施科普工作納入黨政領導機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以及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表彰、獎勵范圍。

在“創普”工作過程中,全縣21個鄉鎮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部署,把科普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設立鄉鎮科協,吸納鄉鎮“三長”(農技站站長、學校校長、醫院院長)到縣、鄉鎮科協兼職掛職,推動科普文化下沉到鄉村、社區、企業,扎實推進各項工作開展。在全縣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科協牽頭、各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創普”的工作格局。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輝、縣政協主席黃鏡明也多次率隊到東源縣科協、縣科技館開展“創普”工作專題調研,為創建工作建言獻策。

創設品牌 增強科普實效

每到假期,東源縣科技館內,元宇宙體驗廳、綠色東源、生態城市等幾個主題展廳前圍滿了參觀人群,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被有趣的科普展品、神奇的投影墻體、震撼的VR動畫所吸引,近距離感受科學的魅力。

“地球原來是這個樣子的,宇宙好神奇,我國的航天科技真棒。別說是孩子,我看了以后都覺得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市民姚女士帶著孩子到東源縣科技館參觀后興奮地說。還有一些家長告訴記者,幾乎每個月都帶孩子來一次東源縣科技館,孩子在這里玩得很開心,可以在這里開闊視野,培養熱愛科學的探索精神。

東源縣科技館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我國在航空科技上的成就、東源縣綠色生態建設、新概念元宇宙體驗等內容,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東源縣科技館負責人說,縣科技館今年獲得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稱號,是“東源科普”特色品牌的重要科普陣地。

東源縣科協負責人說,全縣目前建設各類科普宣傳欄32個,建立村(居)、學校科普活動室60個,創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6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14個、縣級科普教育基地29個,建設“科普e站”10個。同時,在《東源縣科技志愿服務嘉許激勵辦法(試行)》實施后,注冊科技志愿者達到1185名,今年已開展科技志愿活動70場,打造出科技志愿服務的“東源科普”品牌。

“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不是目的,而是載體。”東源縣科協負責人說,東源“創普”最終目標就是讓全縣人民都能感受到濃厚的科普氛圍,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

據了解,東源縣科協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省、市科協的大力支持下,履職盡責,把科普工作作為科協系統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抓落實。近年來,縣科協多次承擔省級科協科普工作試點、重大科普活動,承接科普工作會議,積極組織開展“全國科普日”“廣東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廣東省科技工作者助力東源鄉村振興”等省級以上主題活動10余場次,主動組織轄區內各企業、協會、學會與省內近50名院士、教授、專家開展科技志愿服務與人才對接活動,與東源縣相關企業簽訂意向協議項目52個,注重發揮科技智慧助力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形成濃厚科普氛圍,打造具有“東源科普”特色的活動組織品牌。

拓寬渠道 助推全民科普

東源縣緊緊依托“互聯網+”,讓科普工作插上網絡的翅膀。該縣在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建立科普渠道,豐富科普載體,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例如,在東源政務微信公眾號“東源發布”設立科普欄目;開設“東源科普”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抖音視頻號,自今年5月以來,相關科普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20萬次;加強科普中國信息員注冊引導,東源縣現有科普中國信息員注冊人數3847人,月活動量2163人;推動科普中國、數字科技館等平臺資源落地應用等。滿足公眾對科普信息化的需求,提升“東源科普”品牌影響力。

該縣牢牢抓實資源共享,為科普陣地建設注入品牌魅力。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活動中心、社區、街道、學校等場所,并通過在河源日報社、東源融媒體中心等主流媒體開設科普宣傳欄目等方式,將“科普中國”的優質資源共享給群眾,開展精準化、多樣化的科普活動。打破原有科普模式,開創“規模企業科普、高新企業科普、智能制造工業科普、上市集團企業科普、國家農業龍頭科普、智慧農業科普、生態旅游景區科普”等新格局,實現縣域“全方位、全產業、全類型”覆蓋,聯合打造“東源科普”品牌陣地。

招攬人才 推進科技創新

招攬人才、科教興縣。東源縣大力實施“雁歸源”人才行動和“廣納英才·智匯東源”人才開發三年行動,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大力培育引進的領軍人才、專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實現人才由“孔雀東南飛”向“春暖燕歸來”轉變。

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東源縣全力推進創新型縣建設,加強與“中字頭”專家團隊合作,引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級創新研發平臺在東源設立分支機構,加快建設廣工大現代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嶺南農業實驗室分中心、畜禽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燈塔盆地分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推動與更多“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平臺,引進一批高新科技項目,創設一批創新孵化平臺,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培育一批高價值專利和商標品牌。發揮縣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作用,推動東源廣工大研究院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5家以上,省級研發機構10個以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力度,鼓勵具有獨特專長的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拓展產學研用融合通道。

展望未來 科普之翼騰飛

東源科普事業在省科協、市科協的指導和支持下取得了長足發展,接下來,該縣將按照“創普”要求,創新落實各項舉措,探索縣域科普工作。以“創普”為重要契機,增強東源縣科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加強科普陣地建設,提升基層科普組織服務能力,全力推動東源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東源科普”特色的可復制性樣板品牌。

加快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聚焦“創普”的評分標準,逐項梳理對照,全力推進創建工作,包括成立科技志愿服務隊,健全科普中國信息員隊伍,積極打造常態化科技志愿服務品牌,吸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科普事業活動、開展科技志愿活動,推動年科普活動的覆蓋面達到全縣常住人口的100%等。同時,高質量做好9月份的省檢查驗收各項準備工作,努力以高分通過驗收,確保成功“創普”。

全面助力東源農業產業發展。立足東源農業大縣實際,依托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嶺南現代農業科技廣東省實驗室河源分中心、萬綠智慧農場等平臺資源,持續推動科技服務進村入戶,加快實現東源農業農村現代化。

著力構建“大科普”工作格局。堅持科普宣傳因地制宜,加快建設“一鎮一基地、一域一主題”,爭取明年年底前全縣建成省級科普教育基地10個以上、市級基地30個以上、縣級基地60個以上。

風正揚帆正當時,東源縣將以“創普”為契機,不斷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在服務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的經濟建設主戰場上更有作為,強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讓科普之花滿園飄香,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貢獻科技力量。

■本版文/圖:本報記者 鄒力   通訊員 李桂榕 戴遠棠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