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之進 拓產業升級之路
東源加快打造面向未來的創新活力新城
■3月21日,東源縣舉辦科技興企春茗暨經貿活動,5家企業集中簽約落戶東源,總投資額達15億元。本報記者 楊堅 攝
■在3月21日東源縣舉行的科技興企春茗暨經貿活動上,東源縣產業供需平臺正式發布上線,助力東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位于河源東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銘鐳激光智能裝備(河源)有限公司智能焊接車間。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河源東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東源開展“制造業提質攻堅”行動的主戰場與主陣地。目前,該園區已吸引了一批涉及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先進材料的龍頭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入駐。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5家企業、投資15億元、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20億元……3月21日,東源舉辦科技興企春茗暨經貿活動,朗沃時代、和川電機、勝仕科技等5家企業集中簽約落戶東源,再次為東源推動高質量發展寫下生動的注腳。
以奮進之姿奔跑在高質量發展跑道上的東源,同時間賽跑,正在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轉化應用,推動產業鏈群發展壯大,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今年,東源將全力推進“制造業提質增效”行動,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用改革創新的思路和辦法,抓大企業、引大項目、建大平臺,高水平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東源貢獻。
前瞻性思維 招引優質企業落戶
春天的東源大地,處處是部署的行動、沖刺的誓言、奔跑的身影,初衷只有一個:招商引資。
東源招商考察步履不歇,縣主要領導分赴浙江溫州、深圳等地開展招商考察,走訪優質企業,了解其生產經營、發展思路、未來規劃等情況,誠邀企業家們到東源投資建設,推動新項目引進,讓招商引資這個“一號工程”在工業園區落地見效。
當前,東源高新區正處于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關鍵期,項目數量、項目質量實現重大突破還需加一把火、添一捆柴。
要從一片早已沸騰的“紅海”中突圍,關鍵是要“精準招商”。“今年,我們將持續提升‘一把手’抓招商效能,構建‘4個層級、3支隊伍、1個機制’的‘賽馬制’招商新格局,招募更多數字化和科技含量高的企業落地東源。”東源縣有關負責人說,招商團隊瞄準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上下游企業聚集的城市,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對象,開展靶向招商。
3月21日,5家企業投資15億元落戶東源,其中一家還是“回頭客”。“我們公司早在2018年就簽約入駐蝴蝶嶺工業園,這次是我們第二次與東源簽約投資,主要建設朗沃時代儲能設備項目。”深圳市朗沃時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同山說,得益于東源工業園區良好的發展環境,該公司一期項目落戶6年來,得到了政策支持、設施配套和企業服務等全方位賦能。此次簽約,他們將專注于電力電子、儲能逆變等系列產品的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企業樂意接下東源拋出的“橄欖枝”,這背后,折射的是產業園區招商引資方式的本土創新。
在東源招商工作隊看來,“產業鏈招商”應瞄準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節點、薄弱環節,制定產業鏈招商圖譜,梳理重點企業項目庫、客商庫,以圖導商、按庫擇商,全力延鏈、補鏈、強鏈,進一步打造產業集群。同時,河源東源高新區按“鏈”索驥,過去幾年,先后引進晟源永磁、富馬合金、銘鐳激光等一大批補鏈強鏈項目,夯實產業鏈基礎的同時,也壯大了經濟規模。
要想外來項目紛至沓來,除了創新招商模式,服務保障更要常態化、機制化,讓項目進得來、企業留得下。近段時間以來,東源進一步落實縣領導聯系服務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制度,園區各部門根據各自職責,摸清土地載體、廠房載體、工業地產、閑置低效用地等方面的基數清單,為企業提供“一對一、上門辦、全過程、零距離”的優質服務,全力為企業和項目減輕各種負擔、破解各類難題。
扭住“牛鼻子” 推動科技創新實現突破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富馬合金累計申請國家專利280多項,產品市場價值達到每千克7萬元,成功應用在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企業成長壯大為廣東規模最大的硬質合金生產商;鑫達科技投入研發經費近2000萬元研發硫化鋅產品,打破國外(全球僅歐洲1家企業生產)壟斷……近年來,東源企業科技創新捷報頻傳,科創成果接連涌現,為助推高質量發展、澎湃經濟新動能,激蕩著無窮力量。
有創新突破,才能有前進動能。真正要把科技創新的潛力,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動力,需要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為此,東源立足產業聚焦創新,加速布局科技創新平臺,縣工業園成功獲評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大反向飛地相繼在廣州、深圳布局;廣工大、廣開大“雙百行動”結對合作,廣工大研究院、廣師大人才共建、河職院產教聯合等協同創新平臺啟動運行;鄉村振興學院東源分院、燈塔鎮青年人才電商培訓實踐基地等創新載體等密集落地;重點實驗室、研發機構、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積厚成勢。
“這些平臺相繼在東源落地扎根,我們逐漸具備了堅實的產業科技創新基礎和創新優勢。”東源縣有關負責人說,他們還不定期到縣工業園區走訪調研,鼓勵廣東樂維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金豐利刃具(廣東)有限公司等企業,瞄準關鍵核心技術進行攻關,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夯實基礎,為群眾享有科技創新成果創造條件。
東源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科技創新的有力推動。以晟源永磁為例,通過建設數字化智能工廠,整合數據采集集成系統,實現設備維護的電子化、生產的信息化,完成改造后非計劃停機時間縮減20%,綜合生產效率提升5%,年綜合成本節約60萬元。企業依托科技創新成果提質、降本、增效,百姓享受科技創新紅利實現美好生活。
“降本增效可以讓企業得以把更多精力投入產品研發,新技術讓傳統制造業也能形成新質生產力。”晟源永磁黨支部副書記王琳麗說。
像晟源永磁一樣,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快速演進的當下,越來越多的東源企業用新技術賦能生產制造,通過在生產過程中引入數字化手段,有效實現生產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減少生產浪費和誤差,提高生產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盡管現在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客觀來說,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還存在短板和弱項。”東源縣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企業家們把握機遇,借政策之力不斷發展壯大,借設備之力加快轉型升級,借金融之力擴大市場規模。東源一定會積極打造全要素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聚焦平臺賦能引領、人才支撐發展,努力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創新支撐。
加快成果轉化 發展新質生產力
目前,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構建多元協同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需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步發力。如何將科技創新的“變量”,轉化成實實在在高質量發展的“增量”?
3月21日,在東源縣科技興企春茗暨經貿活動上,東源縣有關負責人表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關鍵是要把創新落實到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聚焦重點產業、重點區域,推動科技“有效供給”和產業“有效需求”的供需對接轉化,實現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東源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基于此,東源將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賦權、薪酬制度、考核評價、勤勉盡責機制等方面的改革舉措,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企業深度參與、產學研高效協同的基礎研究創新聯合體,以企業為支點打通產學研上下游,打造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核心圈;通過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科學基金、科學捐贈等,進一步優化多元投入機制,增強對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
此外,東源還直面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完善成果轉化配套服務,打造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創新生態和服務體系。“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各家企業之間不了解彼此的產品與信息,導致供需信息不互通,產品未在縣內流通,而且還存在企業無法掌握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的問題,為此,乘勢而上,發布東源縣產業供需平臺。”東源縣有關負責人說。
據悉,東源縣產業供需平臺提供供應發布、需求發布、企業庫應用、平臺一站式服務功能,將生產、供應和銷售等環節集成在一起,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信息共享,有效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響應速度,降低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同時還能幫助企業更好地掌握市場需求和趨勢,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和營銷策略。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曾敏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葉曉華 彭冰 修碩
■稿件統籌:李成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