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三美”融合 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位于“東江畫廊”示范帶的東源縣仙塘鎮觀塘村東江壹號驛站。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核心提示
今年以來,東源在鞏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工作成果的基礎上,聚焦“綠美、富美、和美”,深入開展綠美鄉村建設,推進綠美東源生態建設“六大行動”,高質量建設三大綠美綜合型示范點,大力開展城鄉風貌提升攻堅行動和人居環境整治,加快打造美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持續發力 發展環境更優美
今年5月,東源被省自然資源廳批準為探索“山上”換“山下”林耕布局優化試點,順天鎮沙溪村“林耕置換”項目于今年5月在全省率先開工建設;9月上旬,《河源市東源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方案》順利通過省自然資源廳審查批復同意實施,標志著東源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已經從“點上開花”轉入到“全面開花”。
東源以順天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為牽引,扎實推進全縣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整合優化入庫子項目230個,面積6305.15公頃,總投資193.15億元,這些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可預見的是,不久的未來一幅“良田連片、村莊集中、產業集聚、生態優美”的鄉村畫卷將在東源大地繪就。
東源扎實開展“添綠添美你我他·綠美東源靠大家”“我在家鄉有棵山楂樹”等行動,打造主題林52個,推動鄉村綠化植樹31.3萬棵、完成率達295.3%;投入資金1500萬元完善提升“詩畫田園”“東江畫廊”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持續推進農村“三大革命”,全縣農村問題戶廁整改完成率達97.53%,“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實現全覆蓋,農村污水治理率達77%;深入開展“黨建引領齊參與·鎮靚村潔庭院美”專項行動和城鄉風貌提升行動,“4+1”個農村集中建房示范點建設有序有力推進;成功打造省級“美麗庭院”典型村1個,預計今年內全縣新增43個美麗宜居村、34個特色精品村,鄉村風貌實現蝶變。
拓展路徑 鄉村產業更興旺
今年9月上旬,東源“百千萬工程”光伏長廊項目先行工程——觀塘村光伏長廊項目正式亮燈發電,并網方式為“全額上網”,光伏板下“綠色價值”蛻變成“經濟價值”,實現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成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綠色項目”。
東源立足資源稟賦,致力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強化產業“造血”功能,創新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與新模式;構建縣屬國企與27家強村公司聯動發展平臺,共同參與交通驛站、廊道光伏等項目建設和村級產業發展??h屬國企與錫場鎮農戶合作研發靈芝袋泡茶產品,推動農戶由種植向加工轉化,直接帶動全鎮靈芝種植戶增加約20%收益、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益增加15萬元以上。仙塘鎮龍利村發揮毗鄰縣城的區位優勢和文旅資源優勢,打造集觀光、休閑、娛樂、新業態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貝拉小鎮,吸引了不少青年回鄉創業,解決了近80人在家門口實現創業或就業,村集體收入20萬元以上。
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壯大了東源村集體經濟。據悉,今年前三季度,全縣258個行政村集體收入達1.04億元(其中經營性收入7651萬元),同比增長77%;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7萬元,增速7.4%,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創新模式 基層治理更順暢
不久前,義合鎮下屯村村民阮某與林某因房前屋后土地歸屬產生糾紛,調解員積極組織雙方當事人到村頭的“大榕樹下”進行協商調解。經過“拉家?!薄氨硨Ρ场钡恼{解,雙方最終達成和解,林某愿意對阮某的損失進行賠償,并簽訂《人民調解協議書》。
“有事大家議、有事樹下談”。這一承載著鄉愁與鄉情的“大樹頭下調解”模式,是東源結合“村村有大樹、樹下顯民生”的特點,推行“大樹頭下+”模式,在“大樹頭下”以拉家常方式宣講黨的方針、政策與路線,進行議事、調解和接訪,傾聽群眾呼聲與訴求,為群眾排憂解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與生動寫照。
東源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有效開展“1+6+N”(“1”指綜治中心,“6”指綜合網格及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層政法力量和“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等信息化支撐平臺,“N”指其他綜治力量)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突出家庭、家教、家風引領,完善“信訪超市”建設,創新建立“大樹頭喝茶議事”工作機制,推動矛盾糾紛“預防在先、發現在早、化解在小”。據統計,黨政領導干部定期到現場“喝茶議事”39次,解決群眾反映問題87個,進一步拉近了干部與群眾的距離,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基層治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