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融灣”“融深”推進工業園高質量發展
■主導產業突出、發展勢頭強勁的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
核心提示
發展是第一要務,產業是發展的重要支撐。工業園區是制造業的重要承載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百舸爭流的產業發展大潮中,龍川縣委、縣政府搶抓省、市政策疊加等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全面“融灣”“融深”,把龍川放在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全國的大視角中尋找戰略定位,搶抓戰略機遇,敏銳捕捉信息,精準謀劃產業,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強的龍頭項目,強鏈補鏈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10年的持續建設中,龍川工業園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截至2021年,園區共有企業130家,其中規上企業5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2家,奮力形成以電子信息、現代建筑工業、空氣能、新材料等制造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園區總產值從2012年的23.51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114.3億元,年均增長19.2%。園區稅收呈逐年上漲態勢。
工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是龍川堅持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鮮活實踐。在國家科技創新政策支撐下,龍川縣扶持鼓勵企業加強自主研發、“機器換人”,新動能快速發展,在電子信息、空氣能制造、新材料制造等領域涌現出一系列原創成果,專利申請授權明顯增加,研發創新能力加強。截至2021年,全縣有省級研發機構7個、市級研發機構34個;2013—2021年專利授權量共3162件、有效發明專利量達136件。
在大視角中 精準謀劃園區主導產業
產業,是園區的重要支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今年,龍川提出要堅定實施新型工業化,把工業擺在首要位置,大力培育“3303”產業集群,推動多產業融合發展,建設“產業大縣”。
“3303”產業集群,是指打造100億級電子信息、現代建筑產業、現代農業和10億級空氣能、新材料、水產業,將高鐵新城、幸福新城及寶龍新城“三大平臺”培育成3個消費聚集區,不斷夯實龍川產業基礎。
而工業園區則是100億級電子信息、現代建筑產業及10億級空氣能、新材料等四個產業集群的主戰場。打造四大產業集群,是龍川認真細致 “內審”后對產業發展的定位和導向的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龍川縣積極對接對口幫扶河源的深圳市及對口幫扶龍川的深圳市寶安區,緊緊抓住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和珠三角產業外溢的“窗口期”,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城市發展、要素資源等優勢,以著力發展新型工業為主戰場,通過產業招商加快發展電子電器、空氣能節能環保、現代建筑工業化、新型材料制造等主導產業,構建“總部+基地”的“前店+后廠”產業發展新模式,把龍川打造成環珠三角新興產業集聚地。
產業招商,引進一批龍頭企業。2012—2021年,龍川縣前往深圳、廣州、珠海等沿海發達城市開展春季、秋季經貿招商活動43場次,開展空氣能制造、現代建筑工業、電子電器等行業招商26場次,參加外省組織的經貿活動19場次,引進世界500強企業的子公司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世界鋼索先進制造商廣東邁諾工業有限公司、空氣能制造商廣東紐恩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偏光片制造商深圳市名格寶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行業翹楚型企業在龍川投資建設制造業項目。據統計,2015—2021年,龍川共引進項目237個,簽約合同金額1244.37億元,外來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成為一方投資的熱土。
在把好項目“引進來”的同時,龍川還積極組織企業“走出去”,擴大產業知名度,提升市場競爭力。2016—2020年,龍川連續5年組織企業參加深圳市寶安區產業發展博覽會,累計獲得采購訂單0.38億元。2012—2021年,龍川累計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博覽會20余場次,累計獲得采購訂單0.62億元。
產業活力迸發,項目紛至沓來。龍川縣工業園發展穩中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園區共有企業130家,其中規上企業5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2家,園區總產值從2012年的23.51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114.3億元,年均增長19.2%。園區稅收呈逐年上漲態勢,工業園區逐步形成了電子電器、空氣能、現代建筑工業、新材料等主導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奮力打造 兩個百億級兩個十億級產業集群
今年,龍川持續做強工業主導產業,聚集電子信息、現代建筑工業、空氣能、新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引進延鏈強鏈企業,奮力打造100億級電子信息、100億級現代建筑工業及10億級空氣能、10億級新材料等四大產業集群。
十載深耕細作,今朝厚積薄發。電子信息是龍川縣深耕多年的優勢主導產業,現有規上電子信息企業42家,2021年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67億余元,占園區總產值比重的50.33%,已成為該縣最具發展潛力的主導產業之一。今年,龍川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預計總產值達70億元。龍川電子信息產業正日漸崛起,劍指百億集群發展高地。
當前,龍川電子信息產業呈現出總量擴張、結構優化、效益向好的發展勢頭,形成了以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景旺電子科技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吸引帶動了山本光電、名格光電、創基電子、昆騰電子、宗德電子、威衡電子等多家知名電子企業入駐加盟,新進企業總投資超50億元。今年引進的貝萊爾納、寶利光電、康明輝、富隆等多家延鏈企業陸續開工建設,景旺電子、名格光電等10個以上大項目提質增效,進一步加快形成與“雙區”、兩個合作區有機聯系、深度融合的全產業鏈生態布局,助力龍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龍川縣圍繞打造百億元級電子信息產業這一目標,不斷加大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建設龍頭帶動、多點支撐、各具特色的產業平臺,重點聚焦新型顯示器件、半導體設備、集成電路及關鍵元器件等領域,堅持“全鏈式布局、集群化開發、規模化發展”的發展理念,奮發打造100億級電子信息產業。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電子信息集群發展如火如荼的同時,空氣能制造、現代建筑工業、新材料制造等主導產業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現代建筑工業產業發展態勢強勁。2013年,廣東邁諾工業制造有限公司通過招商進駐龍川工業園,開啟了龍川現代建筑工業產業發展的新征程。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建二局麾下(廣東)建設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投資20億元在龍川工業園建設中建二局陽光智造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鋼構件,將龍川現代建筑工業產業推向發展的新臺階。兩家行業翹楚的加盟,引發了“虹吸效應”,帶動和集聚中建核電、凱瑞模架等10余家現代建筑類工業企業進駐。目前,龍川已初步形成了全產業鏈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基地,2021年現代建筑工業產業總產值近30億元。2022年,現代建筑工業總產值將有望達40億元。
空氣能研發制造漸成氣候。“中國熱泵行業領軍品牌”廣東紐恩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入駐龍川工業園,投資3.69億元建設龍川生產基地,有10條自動化生產線、3個制造車間,年生產空氣能熱水器可達80萬臺。作為龍川工業園空氣能產業龍頭企業,相繼帶動天仕達、聚騰、華天成等20多家空氣能制造企業抱團落戶龍川,帶動龍川工業園逐步發展成集零配件制造到成品生產的較為完整的空氣能產業鏈,有力推動了龍川打造中國空氣能產業基地建設。今年,龍川繼續抓好延鏈招商工作,新引進金奇輝電氣、烘干機生產基地及3家空氣能配套企業落戶建設,投資總額近20億元。今年,空氣能產業有望實現總產值10億元以上。
新材料產業茁壯成長。河源市新陸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落戶產業園區后成長迅速,2020年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發展壯大為龍川新材料的行業龍頭。當前,以該公司為龍頭,聚集了新寶利雅、金泰萊、瑞凡等近20家新材料企業,2021年新材料產業總產值為9.87億元。今年,新材料將有望實現總產值超10億元。
在科技創新中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龍川縣提出要將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創成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奮斗目標。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龍川工業園是縣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承載區。在創建省級高新區的過程中,龍川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積極承接“雙區”產業外溢資源,著力構建“以建筑工業化為引領,電子電器、空氣能、新材料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格局,推動龍川工業園實現高質量發展。
圍繞產業集群的發展,龍川大力宣傳工業技改、產業共建和上規獎勵政策,深抓項目申報和政策落實工作。據統計,2013—2021年,龍川縣共推動181家規上企業開展技術改造,37家工業企業實施“機器換人”;企業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增強,10年間全縣共認定省級工程技術中心7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家,參與實施國家級研發項目3個;新增3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十三五”期間,龍川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推動80余家工業企業開展設備更新,33家次企業享受技術改造資金共13763萬元;28家次企業享受產業共建獎補資金13941萬元。
據統計,2016—2021年,龍川專利申請量達953件,其中發明類102件,實用新型類653件,外觀設計類198件;專利授權為849件,其中發明類14件,實用新型類614件,外觀設計類221件;有效發明專利為88件;商標申請量為1345件,注冊核準量為636件,商標有效注冊量為4044件。這些企業科研成果95%都產生在龍川工業園。
目前,龍川工業園已擁有空氣能產業基地、廣東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家(廣東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1家(廣東創新院綠色建筑研究有限公司)、廣東質量監督暖通空調產品檢測中心/空氣能檢測中心、廣東省散熱基板企業重點實驗室、河源市空氣能熱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圳大學材料學院龍川材料研究實驗中心、兩個國家級檢測中心(金屬實驗室、土建實驗室)、一個國家級核級焊工培訓中心、河源市金融U-Key LC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龍川縣以科技創新來激發企業“洪荒之力”的腳步從未停止。圍繞追趕超越、走在前列的目標,龍川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全面激活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力促企業不斷做優做強做大,并逐步成長為行業翹楚。
龍川紐恩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龍川重點培育的企業之一,2016年通過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作為園區主導產業之一的龍頭,該公司自2013年經招商落戶龍川以來,短短的幾年間,擁有各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100多件。2020年以來,該公司在龍川縣委、縣政府的技改政策支持下,投資5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引進全自動化生產線,開啟了該公司“機器換人”的科技創新之路。
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是龍川電子信息產業的龍頭企業,2006年落戶龍川,2011年通過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去年,該公司入選“2021年民營企業發明專利500家”榜單、工信部第三批符合《印制電路板行業規范條件》名單、2021年廣東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評選通過名單。截至今年上半年,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68項、實用新型專利114項,并多次獲得國家、省、市、區各級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金屬基印制電路板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與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相鄰的廣東名格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龍川基地),是一家民營股份制高科技企業,2016年落戶龍川工業園。近年來,該公司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為實現偏光片規模國產化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已突破行業技術壁壘,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偏光片全制程生產廠家之一,填補偏光片國產化技術空白。目前,該公司占有國內電表偏光片市場份額超五成,擁有各類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
這就是科技的魅力。龍川工業園區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從粗放到集約、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型,進一步增加產業鏈條的“長度”“厚度”,走出一條山區工業園高質量發展之路。
數說工業園成績
●園區共有企業130家,其中規上企業5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2家,包括電子信息、現代建筑工業、空氣能、新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
●2013—2021年,推動181家規上企業開展技術改造,37家工業企業實施“機器換人”;認定省級工程技術中心7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家;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園區總產值從2012年的23.51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114.3億元,年均增長19.2%。
●園區稅收從2012年1.31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4.295億元,年均增長16%。
●工業園榮譽
2012—2017年,園區連續6年獲得“廣東省優秀園區”稱號
2014年被評為廣東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2014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色低碳工業園區
2016年被評為廣東省節能產業示范園區
2016年被評為“中國空氣能產業基地”
2017年被授予生態廣東建設公益單位
2018年成立龍川縣青年創業就業實踐基地
2019年被評為廣東省循環改造試點園區
2019年、2021年被評為“年度五星級服務園區”
■組稿: 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謝凱杰 謝祖敏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制圖:郭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