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名高校畢業生志愿者服務我市鄉村振興
為鄉村發展注入青春“活水”
■本報記者 王亞嬌
“我是實習結束后就參加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工作的,能回到家鄉服務很開心,也很榮幸?!弊辖鹂h紫城鎮高校畢業生志愿者張海珍說。
實施高校畢業生志愿服務河源鄉村振興行動,是我市2022年度“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目前,我市在崗鄉村振興志愿者共406名,已完成2022年市十件民生實事中招募選派300名鄉村振興志愿者的工作任務。
40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踏上了服務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他們用青春、智慧和汗水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水”,為鄉村振興輸送青春力量。
志愿者變身鄉村振興
“小能手、小幫手”
“這個月還有一次培訓,我要做班主任,白天的課程由專業老師上課,晚上則由我來帶班。”東源縣義合鎮高校畢業生志愿者薛思明說。
薛思明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今年8月,他正式加入鄉村振興駐義合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負責產業振興和組織振興方面的相關工作。薛思明所說的培訓班是義合鎮借助人才驛站與我市有關部門開展的鄉村直播帶貨、高素質農民培訓、農業知識科普等培訓活動。薛思明表示,參加鄉村振興志愿服務活動,讓他把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同時也提升了與人溝通的能力,收獲很大。
與薛思明在同一工作組的楊游悠是義合鎮人,去年11月,她通過面試選拔等程序后,成為志愿服務河源鄉村振興行動第一批志愿者,到義合鎮開展為期2年的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工作。她表示,家鄉近年來變化非常大,選崗時看到可以回到家鄉工作,就義無反顧地選擇回來,參與家鄉的建設工作,見證家鄉的蛻變。
鎮、村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廣大青年貼近群眾、磨礪成長、增長才干的重要平臺。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和鎮、村干部的指導和帶領下,志愿者們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小能手、小幫手”。張海珍表示,雖然到紫城鎮工作才一個多月,但是她參與防火知識宣傳、產業項目發展、疫情防控等多項工作,對鄉村振興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爱a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五大板塊息息相關,相輔相成,互相帶動,只有共同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睆埡U湔f。
強化服務保障
支持人才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到鄉村參與鄉村發展越來越受到高校畢業生青睞。據了解,今年報名到我市參與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有1600多人,大學生奔赴基層工作的熱情高漲,共有406名高校畢業生志愿者到鄉村基層從事2至3年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工作。
“引導畢業生扎根鄉村、奉獻自我,需要做好政策服務保障?!眻F市委相關負責人說,我市嚴格按照《關于印發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山區計劃——廣東高校畢業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志愿者管理辦法(試行)及各級項目辦和服務單位職責(試行)的通知》要求,對參與我市鄉村振興行動志愿者加強管理和服務,按時發放生活、交通等補貼和購買社保,組織引導大學生志愿者做好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工作。
上述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團市委、市項目辦將按照鄉村振興志愿者管理辦法,認真做好志愿者到崗后續各項工作,繼續組織相關培訓,提升志愿者的理論素養、工作能力以及服務、團隊協作、安全自護意識。同時,組建志愿服務隊臨時團組織,定期開展工作指導,加強對志愿者的關心關愛,充分發揮志愿者的優勢,切實增強臨時團組織凝聚力、感召力和戰斗力,確保我市民生實事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