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唱響國慶出游主旋律
探訪嘯仙故里 賡續紅色基因
“一件件實物、一張張圖片、一個個場景、一篇篇史料,真實展現了阮嘯仙烈士為革命事業奉獻一生、奠定人民審計制度基礎的精神。紅色基因,應當融入血脈。”暢游在阮嘯仙故里——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來自市區的鐘燕明激動不已,“家門口的紅色資源非常豐富,利用國慶假期,讓孩子從小接受紅色教育,把‘紅色基因’種子種到孩子心里。”
如今,隨著各方資源不斷盤活、加持,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阮嘯仙故里,探尋革命遺跡,重溫紅色歲月,賡續紅色基因。下屯村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描繪出了鄉村振興嶄新的“實踐藍圖”。
唱響紅色旋律
追尋紅色記憶
“我有兩個孩子在上初中,孩子長大了,要對河源紅色文化有一定的認知。平時工作比較忙,我們便在國慶假期到聞嘯軒學堂參觀學習。”在市區從事IT行業的香女士說。
相對于父母的期盼,香女士的兒子王一鑫感同身受。“我們在聞嘯軒學堂參觀學習阮嘯仙先烈的生平、審計文化、紀檢監察文化等內容,一件件物品見證了革命先烈百折不屈的精神,一句句話語振奮著吾輩當自強的心聲。回去后我也會寫游學筆記,讓這個假期更加充實而有意義。”王一鑫激動地說。
聞嘯軒學堂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人民審計制度的創建者和奠基人——阮嘯仙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我市重要的紅色革命舊址之一。迄今為止,學堂共經歷了3次修繕,2020年第三次修繕完成后,于去年2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在維持其客家民居建筑風格的同時,對室內格局進行了第三次改造和布展,同時融入智慧導覽系統,集中展示了阮嘯仙先烈輝煌的一生。
國慶假期,紅色旅游持續升溫、廣受歡迎。“國慶假期前兩日,超2000人次來參觀學習,主要以家庭自駕游為主,預計在假期中段會迎來高峰期。”河源市嘯仙故里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運營部經理阮毅彪介紹說。
盤活紅色資源
賦能鄉村振興
阮嘯仙故居建于清代,坐南向北,三堂四橫一后杠屋布局,占地面積3558平方米,屬客家圍屋式民居。阮嘯仙在此出生并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
“故居內陳列了阮嘯仙生前參加革命活動和早期生活的一些圖片史料,并保存了阮嘯仙生前用過的部分物品。”第一次來阮嘯仙故居參觀的李青感觸頗深。她說,紅色旅游更能讓英烈們的動人事跡洗滌和凈化心靈,接受革命傳統的熏陶。“瞻仰一次圣地,凈化一次靈魂”,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為開展有聲有色的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阮嘯仙故居、聞嘯軒學堂、阮嘯仙廣場、阮嘯仙紀念大橋、東江濕地審計公園、粵菜師傅培訓基地……隨著設施日益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紅色旅游熱度“直線攀升”,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下屯村黨總支部書記阮藹宜說,近年來,該村借力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發揮嘯仙故里紅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助推旅游產業發展,并以此帶動村民的農產品銷售,解決村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加村民和村集體收入,“紅色引擎”為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記者手記
讓紅色旅游歷久彌香
河源紅色文化資源積淀深厚而豐富,涌現了以阮嘯仙、劉爾崧、黃居仁等為代表的一批革命先烈。
國慶假期,記者探訪嘯仙故里發現,該地紅色旅游產品和服務不斷“上新”,吸引著越來越多游客紛紛踏上紅色之旅。其中,家長帶著孩子參觀學習頗多,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良好的發展勢頭,使得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進一步彰顯。此外,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當地突出組織振興,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游項目及綠色富民種植產業,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得到顯著提高。
豐富紅色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升紅色旅游的服務質量……相信嘯仙故里定能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到此集聚。當然,隨著紅色旅游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也需要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革命文物為人們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讓紅色旅游這個香餑餑“歷久彌香”。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