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佗城鎮佳派村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村規民約編成歌 唱出文明新鄉風

■文/圖:本報記者 肖斌
“吾佳派,佗城西;東江畔,山水碧;交通暢,天下熙……”近日,一首《佳派美名揚》的村歌,在龍川縣佗城鎮佳派村的大喇叭廣播響起。據悉,這首歌根據佳派村的村規民約譜曲而成,朗朗上口的旋律及通俗易懂的“三字經”歌詞,贏得了廣大村民的喜愛。在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該村結合農村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等工作,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產業致富、人才教育、家庭文化、文明新風等內容,制定了村規民約,推動鄉村移風易俗、涵養崇德向善的文明風尚建設。
村規民約編成歌
改善村風民風
走進佳派村,一條干凈整潔的柏油路從村口延伸至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到處是一派和諧幸福的氣象。村口處,精美宣傳欄上的村規民約顯得格外醒目,規定著村民需要遵守的規則,規范著群眾的言行。
“村歌是我們村離休干部自編的村規民約‘三字歌’,朗朗上口,老人小孩都能唱。”佳派村黨支部書記葛業顯介紹,為讓村規民約更接地氣,真正融入村民生活,佳派村從村情實際出發,結合農村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等工作,在村規民約中融入社會公德、睦鄰愛村、移風易俗等內容,并將村規民約編成歌謠,讓村規民約唱出文明新鄉風,有力促進了村風民風和人居環境的改善。
“自從我們村里推出村規民約后,村干部經常上門宣傳,村委會廣播每天也會播放村規民約的內容,大家非常遵守,現在我們村的鄉風越來越好,村容村貌變得越來越漂亮。”村民徐南雄說。
佳派村在制定村規民約的同時,把反對鋪張浪費、厲行勤儉節約、凈化鄉村風氣等內容融進村規民約。村民葛春良深有感觸地說,自從村里制定了村規民約“三字歌”,村民不比厚葬比厚養,不比彩禮比家風,紅白事以前辦三天,如今辦一天,環節、儀式簡化,適應時代的發展。
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繪出美麗和諧鄉村
沿著村口柏油路望去,村標后面是“佳派驛站”,這座白墻灰瓦的古樸驛站兼具商店和公共衛生間功能,驛站后還有公共停車場,為游客和村民提供便利。沿著村道往里走,兩旁還有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等內容的墻繪,美麗和諧的鄉村氣息撲面而來。
近年來,佳派村積極協調各方力量,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佳派村人居環境質量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設了村內主要道路、農田水利設施、村口驛站、村民文化廣場、燈光球場,打造了驛站流芳、學堂飛夢、佗湖泛光、信園唱霞、三塘嘆月、古榕尋根、中心聚力、臥龍詠牧等“佳派八景”,形成移步換景的公園庭院式古村落。
“村里還建設了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種植大量的花草,不僅解決了佳派村600名村民污水處理的難題,還成了村民閑暇游玩的好去處。”葛業顯說。
在做好產業和環境提升等工作的同時,佳派村注重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成立道德評議會,評選好人好事、身邊榜樣,讓村民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同時,開展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有效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形成了鄰里和睦、家庭和諧的文明風尚。近年來,在全村上下齊心共建下,佳派村獲評廣東省衛生村及河源市文明村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