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河源市紅絲帶社會服務中心深入基層送溫暖

讓“志愿之花”向陽而開

2023-01-03 09:38:33 來源:河源日報

image.png

■“紅絲帶”志愿者為東源縣義合鎮上屯村留守老人送溫暖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曾敏

“布洛芬要過6小時以上才能吃第二粒,退燒了就不要吃了。”近日,河源市紅絲帶社會服務中心(下稱“紅絲帶”)志愿者李寶怡把事先分好的退燒藥、感冒藥送到源城區東埔街道居民李小姐手中,并耐心講解了用藥注意事項。在返回途中,李寶怡等志愿者又陸續接到一些類似的微信求助。他們先后為源城區源西街道、東源縣仙塘鎮的患者送藥,直至當天傍晚,志愿者們仍在往返行程的途中,這場以愛為名的“藥品配送”還在持續接力中。

黨的二十大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紅絲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接地氣、暖人心的方式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用自己的言行引導更多人加入志愿隊伍,助推我市志愿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

增強凝聚力 為群眾送溫暖

“紅絲帶”成立于2014年,由原來的幾十名志愿者發展成為291人的志愿隊伍。在開展“情系山村”活動過程中,許多中職學生成了志愿者。

“我們在舉辦志愿活動的時候,不少愛心人士主動詢問能否加入志愿組織。”“紅絲帶”創辦人之一、黨支部書記李正紅介紹說,有的愛心人士可能只是一時興起,如何把大家的心凝聚到一起,讓他們長期參加志愿活動,為群眾解決煩心事,為他們送去溫暖,這是黨支部要關注的重點。

“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近日開展的近兩小時的互動宣講中,李正紅堅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道理與故事相結合,切實提升理論宣講的針對性、有效性。李正紅表示,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到志愿者隊伍每名黨員和其他隊員中去,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活動,為群眾送溫暖、為社會獻愛心。

提高服務力 更好幫助他人

前段時間,“紅絲帶”隊員彭露參加了河源市志愿服務線上線下展示交流活動。“我聽取了很多志愿者的經驗分享,知識面和接觸面都擴大了很多。”彭露說。

彭露堅持志愿服務10多年,如何提升志愿者服務能力、幫人之所需是她時常思考的問題。為此,彭露不斷加強理論學習,通過考試獲得社工證,并動員隊員李錦利、阮美香等人一起報考,提升專業能力。“懂得越多才能更好幫助別人。‘社工+志愿者’的聯動模式,是實現公共管理及社會服務化的新方式。”彭露說。

黨的二十大提出,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要想不斷提升志愿服務質量,需要堅持把人民群眾幸福作為志愿服務評判的標準。”李正紅說。

如何才能提升志愿服務質量?“紅絲帶”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不僅吸納志愿者,還對志愿者進行活動前培訓。培訓主要包括志愿者角色、注意事項、著裝、談吐、舉止等內容,同時通過座談會、團建等形式交流感情、解答困惑。

近年來,“紅絲帶”培訓志愿者200多人,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傳遞新時代志愿者服務精神。李正紅表示,今后還將繼續加強對社工的培訓,充分發揮“社工+志愿者”模式的作用,提高專業服務能力。

提升影響力

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

隊員李寶怡的家鄉位于東源縣義合鎮上屯村,在市區長大的她很少回老家。“要不是參加‘五社聯動聚合力,關愛服務進鄉村’活動,我不知道家鄉還有這么多獨居老人需要關愛。”

去年12月9日,上屯村五保戶老人李某的家里,四五名志愿者正在清洗廚具、整理床鋪、打掃屋內衛生。經過志愿者們的整理,屋子變得干凈整潔。“平時一個人住,不太注意衛生,謝謝志愿者幫我搞衛生,還陪我聊天。”李某說。

“溫暖會感染人!看到服務對象的臉上重新綻放笑容,讓我找到了價值感和歸屬感。”李寶怡說。

如何讓更多人加入“紅絲帶”?近日,關注“紅絲帶”的微信公眾號,便會彈出招募志愿者的信息。“我們通過以老帶新、i志愿發布活動以及把握重要時間節點的形式吸納志愿者,期望不斷擴大志愿隊伍,更好為民服務。”李正好表示,為擴大“紅絲帶”的影響力,其志愿項目由最初的“情系山村”“創文”“創衛”,發展到現在的“五社聯動”“自愿獻血”等項目。下一步,將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推進優秀志愿服務項目,推動“紅絲帶”志愿服務工作向縱深發展。

記者手記

凝聚“社工+志愿者”合力

持續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情有所歸,方能心有所系,身有所往”這句話,用來闡釋志愿者們投身志愿服務的行為再合適不過。

走進河源市紅絲帶社會服務中心,社工正在講解志愿服務的基礎知識、常用技巧以及達成目標等。的確,志愿服務不是一次性的工作,真正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是志愿服務的最終目標。近年來,為了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河源市紅絲帶社會服務中心探索志愿服務新路徑,凝聚“社工+志愿者”合力,以期達到“1+1﹥2”的效果。

“紅絲帶”借用社工的專業知識,致力挖掘志愿者的潛力,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為我市志愿服務事業貢獻力量。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市的志愿服務會迎來新發展。(曾敏)

百姓寄語

河源市紅絲帶社會服務中心隊員彭露:回首過去,自己參與過很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了解了不同層面的生活百態。未來,希望志愿服務組織能給有意向了解志愿、投身志愿的人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平臺,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志愿者、關愛志愿者的濃厚氛圍,引導激勵更多人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工作。

市民鄺文文:之前在全民健身廣場曾看到“紅絲帶”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們不顧凜冽寒風,堅持為民服務,這種精神值得敬佩。以后有時間,我也會去做志愿者,為群眾送溫暖。(曾敏)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