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法院引導青少年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系好人生第一顆“法治紐扣”
■本報記者 葉春雨
2024年以來,和平縣法院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充分履行未成年人案件審判職責,做深做實審判延伸工作,以“潤物無聲”的司法保護溫度,引導青少年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系好人生第一顆“法治紐扣”。
立足審判職能,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屏障。依托少年法庭建設,大力推行圓桌審判、心理輔導干預等機制,切實推進未成年人審判工作一體化、規范化。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寬容但不縱容,最大限度挽救涉案未成年人。堅持全面保護原則,妥善審理涉未成年人繼承糾紛、變更撫養關系糾紛、離婚糾紛等民事案件,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和家事審判工作融合發展,引導當事人保障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減少因家庭變動對未成年人的不利影響。2024年,和平縣向一起涉未成年人子女撫養的離婚案件當事人,發出全縣首份《關愛未成年人提示書》,敦促家長“依法帶娃”。
播撒法治種子,強化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和法治副校長制度,選派3名員額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并新增報4名院領導加入法治副校長隊伍。常態化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宣傳、犯罪預防、權益維護等工作,推動平安校園、法治校園建設。2024年,和平縣開展法治第一課、法治游園會等普法活動6次,惠及中小學生7500余人,發放《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普法宣傳資料1萬余份,攜手學校共同為未成年人撐起一片“法治晴空”。將普法宣傳“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組織開展法院開放日、旁聽庭審、憲法誦讀等活動,目前已有超500名學生走進法院“沉浸式”體驗法院工作,“零距離”感受司法權威,體會司法溫度,讓法律信仰真正在心中扎根。
延伸審判職能,織密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網絡。關心困境未成年人,選派5名優秀女干警擔任“三個媽媽”,常態化開展關愛服務。秉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司法理念,扎實做好未成年人案件“后半篇文章”,做實做細回訪幫教、心理疏導等工作,用司法溫度幫助迷途青少年順利回歸社會。充分發揮司法建議“抓前端、治未病”功能,強化未成年人保護領域前端治理和綜合治理,針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中的“薄弱點”,及時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司法建議書。堅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審理與治理并重,向縣教育局發出針對性司法建議,并在期限內得到復函,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凝聚保護合力,構建未成年人社會保護體系。匯聚多方力量,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縣婦聯和社區代表走進法院,與法官面對面共商未成年人保護、法治校園建設等工作,探討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新思路、新方法。聯動社區居委會、鄉鎮未成年人保護站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通過派發宣傳單、答疑解惑、講解典型案例等形式,與工作人員交流保護未成年人工作經驗。2024年,和平縣法院聯合社區、鄉鎮舉辦未成年人宣傳普法活動10次,發放宣傳資料4000余份,為社區社工、未成年人保護站人員提供法律咨詢20余次。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