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濕粉類食品易受污染產生米酵菌酸,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
警惕“舌尖上的殺手”
2025-05-16 10:11:46
來源:河源日報
○本報訊 記者 楊寶如 昨日,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隨著氣溫持續升高,米酵菌酸潛在風險加劇。該中心提醒市民科學防范米酵菌酸中毒,確保安全飲食。
“近期我市氣溫較高,而高溫潮濕天氣適宜椰毒假單胞菌生長繁殖產毒,濕粉類食品易受污染產生米酵菌酸。”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所長兼衛生監測所負責人陳俏嫦介紹,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下稱椰毒菌)產生的致命毒素,椰毒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最佳產毒溫度為26℃至28℃。米酵菌酸中毒早期多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癥狀,病情進展迅速,可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
陳俏嫦提醒,濕粉類食品易受到椰毒菌污染,在高溫環境下若儲存不當易產生米酵菌酸。它毒性強,目前無特效解毒藥,病死率高。消費者應從正規渠道購買濕粉類食品,網購應選擇冷藏運輸且配送時間短(如30分鐘以內)的商家。
除了河粉、粿條等濕粉類食品之外,臭碴子、酸湯子等發酵谷類制品,久泡變質的木耳、銀耳等,均容易受到椰毒菌污染,在合適產毒條件下長時間存放易產生米酵菌酸。市民若發生中毒情況,應盡快催吐,并及時送醫救治。
上一篇:護航鄉村學子成長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