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農業基本盤 力爭實現“雙十”目標
——專訪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鄧春華
■東源縣順天鎮大坪村藍莓種植示范基地
驚蟄已至,農事漸忙。河源大地,千里沃野,春意萌動。
“今年,我市將按照全產業鏈、工業化的思維推進農業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規模農業、品牌農業,力爭今年農業經濟實現‘雙十’目標,即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近日,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鄧春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穩住農業基本盤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需要,市農業農村局將堅決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任務,堅決完成各項硬任務。
努力培育全省鄉村振興新樣板
記者:河源是農業大市,今年在推動河源“三農”工作中,市農業農村局將如何系統謀劃?
鄧春華:2022年,市委、市政府對全市農業農村工作錨定目標,要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目標增速1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標增速10%。為圓滿完成這一目標任務,市農業農村局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總抓手,圍繞年度任務,按照統籌推進農村疫情防控與農業經濟發展、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底線、推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的工作總體思路,扎實有序做好穩產保供、產業發展、改革推進、安全維穩等重點工作,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努力培育全省鄉村振興新樣板,邁出河源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步伐。
圍繞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突出抓好“五件要事”
記者: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源在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上,有哪些具體舉措和目標?
鄧春華:2022年,市農業農村部門將圍繞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突出抓好“五件要事”。
一是要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嚴格落實黨政同責要求,接續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狠抓防災減災生產指導,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實現“雙穩定”。計劃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9.5萬畝以上,總產量達到80.2萬噸。對照去年,將切實抓好早造生產,爭取春播糧食作物100萬畝,其中水稻92萬畝,大豆4萬畝,玉米4萬畝,力爭全年糧食面積、總產、單產實現“三增長”。
二是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突出抓好耕地質量提升,深入實施農田整治提升攻堅行動,確保高質量完成高標準農田8.5萬畝建設任務。持續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選好選準適應我市農業生產良種良法,加力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強化政企、政校合作,不斷強化科技支撐。
三是加大重要農產品供給力度。認真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要求,支持完善“菜籃子”基地及基礎設施建設,保持蔬菜種植面積、產量穩定,穩定生豬生產,加強產銷銜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爭新認定粵港澳大灣區及省、市“菜籃子”基地15家以上,切實保障“菜籃子”穩定供應。
四是扎實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抓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大紫金藍塘豬、東源藥用野生稻、黃花小種油茶等珍稀瀕危種質資源保護力度,強化引育種業企業服務保障。
五是合理保障農民種養收益。堅決貫徹落實種養補貼惠農政策,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工作,著力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開展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產品營銷等,提高種養綜合效益。
“三個一批”推動現代高效農業發展
記者:在培育現代高效農業、健全鄉村產業體系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如何確保這些行動落到實處?
鄧春華:培育現代高效農業是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勁動能。今年,農業農村部門將按照“做大一批優勢特色農產品、做優一批農產品品牌、做強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要求,以抓好新一輪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重點,加快構建以“八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為核心的現代鄉村產業發展體系,推動現代高效農業發展。
一是加快河源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建設。做大做強油茶、藍莓等優勢農業產業,推動美林油茶加工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協助辦好燈塔盆地農業高峰論壇和招商大會、茶葉產業大會、民宿招商大會,打造全國農業交流合作品牌,著力引進一批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深化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動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種質資源庫落戶。同時,將全力支持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高區。
二是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謀劃新一輪現代農業產業園申報創建,指導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加快建設,支持東瑞生豬產業園申報國家級產業園。全市現有1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力爭總產值達100億元,大力支持東源縣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園,爭取實現我市國家級農業產業園零的突破;大力支持龍川縣實施“一鎮一園”農業產業園試點工作,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三是抓好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堅持全產業鏈思維,謀劃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圍繞“八大”產業抓好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堅持品牌化導向、精細化管理、市場化運營,持續發揮“12221”市場體系作用,推進農產品食品化工程,依托“萬綠河源”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探索發展預制菜產業,不斷完善延伸農業產業鏈。
四是抓好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家以上。我市有277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00多家市級以上示范農民合作社,全力服務企業發展,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農業農村部門將堅決貫徹上級決策部署,切實轉作風、打硬仗、出戰果,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努力推動我市鄉村振興進入全省第一梯隊,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022年全市農業發展目標
●計劃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9.5萬畝以上,總產量達到80.2萬噸。
●確保高質量完成高標準農田8.5萬畝(含實施高效節水灌溉1萬畝)。
●力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家以上。
●全市現有1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力爭總產值達100億元。
●力爭新認定粵港澳大灣區及省、市“菜籃子”基地15家以上。
■總策劃:曾淑梅
■總統籌:楊建平
■采寫統籌:范建國 趙鋒 董偉偉
■編輯統籌:李天鴻 劉遠朋
■采寫:本報記者 王亞嬌
■攝影:本報記者 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