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做優做厚產業家當,打造綠色崛起增長極

河源國家高新區聚勢成鏈龍頭舞

2023-12-08 11:20:16 來源:河源日報

59b0db441c0f4d9a845e6893c4c2d731_hyrbs1208004_001_01_s.jpg

■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的深圳南山共建產業園

47256f6b8c19523394295e8dfed75d65_hyrbs1208004_001_02_s.jpg

■河源國家高新區中央活力區

36a877975903fec74abf82f25e2b0c89_hyrbs1208004_001_03_s.jpg

■深河金地創谷

1e989002bb16ca40f0116a31341d9f57_hyrbs1208004_001_04_s.jpg

■觀察團成員在百家鮮參觀采訪

c84d23f37b0296efd360600a69989d36_hyrbs1208004_001_05_s.jpg

■喬豐科技公司工人們在車間工作

ca6623c0104d5b4e21c635b523e61c69_hyrbs1208004_001_06_s.jpg

數讀河源國家高新區

086f721887666fbdc417b072889f701d_hyrbs1208004_001_07_s.jpg

調研行視頻二維碼

18f244d788eefae54053340558bb7f71_hyrbs1208004_001_08_s.jpg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 源河客戶端

核心提示

東江奔流,夜以繼日,為河源國家高新區帶來無限生機,也見證了河源國家高新區20年的蝶變。

從第一家企業落戶到廠房林立,從東江邊的一片灘涂到宜居宜業新城,從項目“單兵作戰”到產業聚勢成鏈……河源國家高新區用20年的時間,一步一個腳印,推動產業發展、園區建設、營商環境不斷邁上新臺階,以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成功躋身全國百強國家級高新區。

弱冠之年,風姿勃發、活力四射。

11月24日,“河源高質量發展·綠色崛起調研行”大型采訪活動走進河源國家高新區,一起見證河源國家高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感受工業主戰場“龍頭起舞”的生機活力。

從落地生根到聚沙成塔 產業集聚迸發澎湃動能

走進深河金地創谷展廳,農夫山泉、今麥郎、龍記、中興通訊、卓翼科技等企業的產品分門別類、有序陳列。

“這些產品,對應著河源國家高新區打造電子信息、水飲料及食品、機械與模具三大產業集群,產業集聚的‘成果’一目了然。”隨著講解員的解說,河源國家高新區主導產業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在觀察團面前。

喬豐科技實業(河源)有限公司(下稱喬豐科技公司)是河源國家高新區產業集聚的一個縮影。在喬豐科技公司一期生產車間,幾十臺大型設備正全力運轉,工人們在各自工位上有序操作;而一墻之隔的工地,幾棟廠房拔地而起,二期項目建設正全力推進。

作為一家從事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導航影音中央控制塑膠面板、智能家居配件、塑膠模具和3D打印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喬豐科技公司看好的是河源國家高新區機械與模具產業的集聚優勢。喬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何海林介紹,從2021年簽約落戶后,項目就緊鑼密鼓地建設,去年,企業還采取“邊租邊建”的方式,一邊建廠房,一邊租廠房生產。

作為河源工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引擎,今年以來,河源國家高新區擂響打好產業能級提升攻堅戰的戰鼓,聚焦電子信息、水飲料及食品、機械與模具三大主導產業,著力補鏈、延鏈、強鏈,為全市產業集聚發展做好示范和引領,做優做厚產業家當。

——電子信息產業新賽道開拓,呈現產業新動力。河源國家高新區圍繞中興通訊、卓翼科技、西可通信等龍頭企業引進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并構建了以禾望、京泉華、麥格米特等3家A股上市公司為龍頭的新能源電子產業集群。

——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龍頭聚集,產業鏈加快配套。河源國家高新區在聚集了農夫山泉、今麥郎、百家鮮等水飲料及食品企業的基礎上,加快水經濟產業園發展布局,水經濟產業孵化基地落戶了氫元素、四季預制菜、鴻盛瓶胚等3個項目。

——機械與模具產業打好政策“組合拳”,標桿企業陸續投產。河源國家高新區在聚集了龍記、華益盛、金三維等一批國內重點骨干模具企業、模具龍頭企業,打造了深河國際模具城產業平臺的基礎上,出臺政策支持龍記、鵬準、歐華包裝等企業穩產增產,力促喬豐、金三維、博銳特等項目竣工投產。

從“硬投入”到“軟實力” 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步入河源國家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寬敞明亮、干凈整潔的環境讓人倍感舒適,24小時自助服務廳配置了政務服務一體機和公安、稅務等自助服務終端設備,讓企業、群眾的業務隨時可辦。

營商環境是“軟實力”,企業滿意是“金標準”。今年以來,河源國家高新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探索服務企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展翅騰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如果說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是河源國家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硬投入”,那么近幾年河源國家高新區的一系列創新舉措,就是實實在在的“軟投入”:實行工作日“中午不停歇”服務,推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高頻辦理的事項壓縮至1個工作日……通過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政務服務效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河源國家高新區吸引了更多的優質項目和投資,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在調研行中,河源國家高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向觀察團展示了“高新區企業訴求平臺”小程序,通過小程序建立企業訴求大、中、小閉環管理解決機制,更加迅速地協調和解決企業面臨的各類問題,如招工、融資、入學、就醫、配套等,系統解決“停車難”等員工群眾關切實事,助力企業加速上規、達產、滿產和擴產,提高員工群眾的工作生活幸福感,真正為企業添動力、為群眾辦實事。

河源國家高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黃龍珊介紹,自“高新區企業訴求平臺”小程序上線以來,共收集了在產企業提出的訴求事項356項,已辦結的事項達333項,涵蓋了行政審批事項、工程建設、惠企政策咨詢、融資貸款等。

政務服務改進“一小步”,便民利企推進“一大步”。如今,進一扇門、找一個窗、上一張網就能辦成事,延時、上門、免費速遞等個性化服務,更是滿足了辦事群眾和企業的多樣化需求,實現“一次不用跑”。“方便、快捷的政務服務切切實實提高了企業和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觀察團成員贊嘆道。

從宜業到宜居 工業園區“高顏值”

綠樹繁花、芳草茵茵、江水漣漪、白鷺翩飛……走進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的白鷺島公園,觀察團成員被眼前的美景所折服,紛紛掏出手機拍照。

今年1月,白鷺島公園建成開園,意味著河源國家高新區近年來打造的貫穿園區南北的東江十里濱水公園建成。自南向北,濱水公園、江灘公園、白鷺島公園形成了東臨東江難得的江邊公園帶,江邊泳池、運動場所、觀光棧道、花海綠林等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

“河源國家高新區的顏值越來越高了。”除了自然風光,河源國家高新區的城市建設也讓觀察團成員好評連連。寬闊的瀝青馬路四通八達,路邊的大腹木棉鮮花點綴;深河金地創谷、商務會議中心等現代化建筑,提升園區品味;正在建設的體育綜合體等,更是讓人充滿期待。

在發展過程中,河源國家高新區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管控和項目準入要求,開展企業綠色升級項目,提升園區衛生保潔水平,全方位推動綠色園區建設。

一條條交通脈絡暢通無阻,一棟棟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綠化公園更賦城市色彩……如今的河源國家高新區,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城市配套逐步完善,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宜人環境魅力四射,一座宜居宜業宜創的幸福家園正實現美麗嬗變。

“民生愿景”變成了“幸福實景”,城市生態宜居水平全面提升,生活在河源國家高新區的群眾在“潤物細無聲”中感受到城市發展的溫度,生活更舒心、更美好,居民幸福指數日益提高。

現場探訪

合壹新能(河源)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成為企業發展“金鑰匙”

走進合壹新能(河源)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順著參觀通道望去,一排排高端生產設備整齊排列,穿著防靜電衣帽的工人正在忙著生產。

合壹新能(河源)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微型扣式電池、微型固態電池、微型高能鋰原電池等產品的高科技企業,總部設在深圳。去年9月,該公司的制造基地從深圳搬遷到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的深圳南山共建產業園,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租用廠房建設裝修、設備入駐、產線搭建等程序,于當年底實現量產。如今,該公司已取得微型電池專利79項,其中發明專利37項。

目前,該公司在開發設計關于高比能電池的數項核心技術中,成功躍進微型電池細分領域國內規模排名前三,在國內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突破了國外企業在領域中的專利封鎖。

“我們目前一期建設預計年產4500萬顆電池,年產值達3億元左右。”合壹新能(河源)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總監陳偉說,該公司目前一共有8條智能化生產線,可實現全自動上料、組裝涂液等多道工序,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陳偉介紹,該公司有210名員工,技術人員占了一半,由在鋰電行業鉆研超過20年的資深鋰電專家帶隊,團隊核心成員大多是全球鋰電池行業首批技術專家,具備豐富行業經驗,另外還聘請了4位電化學領域的知名學者作為技術顧問。

一期生產如火如荼,二期項目建設也大干快上。目前二期項目大樓已大致完成建筑外觀建設,預計明年開始逐步推行二期生產,在一期微型電池產品生產的基礎上擴展到其他配套產品。

上項目、滿產能、提效率,合壹新能(河源)技術有限公司在加速跑中爭當細分領域領頭羊,將繼續在技術領域中不斷突破自我、實現價值,在國內外市場展現更大的實力。

白鷺島公園

“硬核”園區邂逅“醉美”江景

“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漫步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的白鷺島公園,翠色盈目,蟲聲在耳,鳥語花香。一行白鷺正輕輕扇動翅膀,掠過水面,翱翔于藍天碧波之間。

白鷺島公園位于東江江心,于今年建成開園。自開園以來,慕名前來賞花觀景、休閑散步、娛樂健身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周六周日我都會帶著小孩過來游玩,欣賞美景,放松心情。”家住河源國家高新區明源翡翠城的劉女士表示,近幾年感受到園區有了明顯的變化,生活更加便利了,環境更加優美宜居了。

走在白鷺島公園的空中棧道上,左右環顧,一邊是碧波萬頃的江景,另一邊則是草木薈萃。據介紹,為給廣大市民群眾提供更好的休閑娛樂體驗,白鷺島公園的景觀建設結合了地形和生態特點,集生態觀光、休閑娛樂、運動建設于一體,在保持東江岸基生態的同時,使綠色植物高低錯落、花卉繽紛多彩,讓人們走在空中棧道便能把江景和園景盡收眼底,享受一場綠美視覺盛宴。

近年來,河源國家高新區堅持發展成果共建共享,從生態、人居、醫療、教育等多方面著手,建設綠色園區,完善公共配套,改善生活環境,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內涵。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福利。

一線故事

廣東百家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周城

一名潮汕人愛上“河源味道”

客家釀豆腐、客家豆豉、打糍粑……走進廣東百家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百家鮮)的百家鮮客家女奇妙樂園,活潑敦厚的客家女形象映入眼簾,一道道客家傳統美食令人垂涎。

這個國內首家展示“客家飲食文化+復合調味品生產工業文化”的工業旅游景區,是百家鮮董事長唐周城推介“河源味道”的主場,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作為一名潮汕人,唐周城第一次到河源就被客家菜所吸引。“河源山好水好,有很多優質的食材,像萬綠湖的魚、五指毛桃等,做出的菜總是讓人著迷。”唐周城說。

對客家美食的著迷,讓唐周城斥巨資打造了百家鮮客家女奇妙樂園,將河源各縣區的美食在這里展出,通過“工業+文旅”的融合發展模式,吸引了粵港澳大灣區等地游客到此探秘“河源味道”。

看著周六周日企業門前停滿的旅游大巴,唐周城除了開心,還有更大的謀劃:讓“河源味道”走出去。他介紹說,目前,企業正與廣工大、省農科院、省科學院等開展合作,利用河源的優質食材開發藥食同源產品,以工業化生產推動“河源味道”香飄世界。

在調研行中,唐周城特地帶觀察團成員到正在建設的二期項目工地調研。看著已經拔地而起的廠房和科技樓,唐周城高興地說,這里將重點研究淡水魚魚制品預制菜和客家菜的預制菜,并實現工業化生產。

觀察有感

推進產城融合 宜業又宜居

省人大代表溫東岸:河源國家高新區的生活環境、產城融合、營商環境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這幾年我也一直在關注園區的發展,河源國家高新區除了在鞏固壯大原有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外,也在大力發展水飲料和食品產業、機械與模具產業,打造優美的產城融合的業態,我相信未來河源國家高新區會為河源工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市人大代表譚臺哲:對比10年前,河源國家高新區有著巨大的變化。在產城融合方面,河源國家高新區在以工業為主的基礎上,完善了居住條件以及營商環境等基礎配套設施;同時,圍繞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電子信息、水飲料及食品、機械與模具三大主導產業都引進了有影響力的企業,推動了河源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希望河源國家高新區在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等方面不斷提升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快三大主導產業產業鏈的發展,緊緊抓住新型工業化的契機,全面對產業集群進行數字化升級和轉型。

紫金縣文廣旅體局辦事員黃素:河源國家高新區的白鷺島公園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讓人心神怡悅。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從配套設施提升、自然環境維護、基礎設施養護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園區綜合環境,著力推進園區凈化、綠化、美化、亮化,讓居民在這里感受大自然更美好的風光。

東源縣仙塘鎮熱水村干部楊家嘉:在參觀了河源國家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后,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方便、快捷,企業、居民辦理業務可以通過手機掌上辦公服務隨時隨地進行。這一服務實現了自動化處理以及智能化審批,不僅省去了繁瑣的辦理手續和時間成本,而且也提高了行政辦事效率和政策透明度,吸引更多企業、居民到園區落戶、定居。

記者評說

做強產業鏈不斷釋放

產業集群“磁吸效應”

作為粵東西北首個國家級高新區,河源國家高新區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也有著雄厚的產業基礎。如何繼續當好河源工業發展的龍頭,關鍵還要在產業集聚上下功夫、見實效。

弱冠之年的河源國家高新區,已落戶工業項目超過480個,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機械與模具產業、水飲料及食品產業三大產業集群,是園區的“中流砥柱”,項目數分別達到230家、52家、20家,產業高度集聚。可以說,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推動項目“串珠成鏈”“抱團發展”,達到集聚效應,是河源國家高新區強勁發展的重要舉措。

肩負帶領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重任,河源國家高新區要繼續在產業集聚上下功夫,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等,不斷壯大優勢產業,聚沙成塔、聚鏈成勢,形成產業集群“磁吸效應”;要繼續在產業升級上下功夫,聚焦優勢產業推動項目技術改造、提質發展,不斷做大產業堆頭,提升產業競爭力。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一個個項目的落地建設、投產達效,河源國家高新區拼出了高質量、拼出了加速度、拼出了好業績。矢志不渝、集聚發展,河源國家高新區必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龍頭起舞,帶動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

■總策劃:曾淑梅

■總統籌:楊建平

■總執行:郭志軍

■采寫統籌:范建國 董偉偉

■編輯統籌:李天鴻 劉遠朋

■本版稿件采寫:本報記者 周慧荷 陳思芬 梁昕 鄧燕琴 廖司弦

■攝影:本報記者 肖斌 李何山

■本版稿件統籌:周慧荷

    上一篇:龍川古邑蘇區煥生機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