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臺上的小樹苗
■陳崴
不知道什么時候,辦公室窗臺的水泥縫里落下了一顆桂花樹的種子。也不知道它何時發芽,何時生根,何時長成一株約10厘米高的幼苗,我對這一切并沒有多在意,心想它遲早會枯萎。
三個月過去,這樹苗居然長高到20厘米,還長出分枝來。我不禁對它刮目相看。那分枝上僅有四片小葉子,上面布滿了淡黃色的斑點,顯然營養不足,但它們卻倔強地朝著陽光的方向生長。仔細看,樹苗一部分根已經扎進水泥縫里,另一部分根須則裸露在窗臺上,似乎在探尋新的方向。我輕輕地向上提了提小樹苗,看起來弱小的它卻毫不示弱,一股力量傳到我的指尖。我馬上松開手,為自己的好奇對它產生了一絲內疚。我不該有那么一點點不懷好意的,不去打擾它了,各自安好吧。
又過去了三個月。這段時間天氣干燥,好長時間沒下雨,萬綠湖的水位應該下降了不少,我突然想起窗臺上的那棵樹苗來。我轉身離開辦公桌,猛地拉開窗簾,它還在!雖然沒有再長高,但分枝多了兩片葉子,只是新長出來的葉子蜷縮著,一半淺綠,一半墨綠,葉尖部分是暗黑色的,沒有一點光澤。這或許是一種自我保護吧,最大限度地減少能量損耗。我想著,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次我不敢再觸碰它,怕那已殘敗的葉子會掉落。一片樹葉的掉落原本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葉子都能落葉歸根。對這棵生長在窗臺上的小樹苗來說,葉子凋零后,必然隨風飄遠。像是父親目送著孩子遠走他鄉,留下不知何時是歸期的落寞,我突然涌起這樣一種傷感。
或許這就是命運吧,我輕輕地嘆了口氣。就在此刻,我又冒出一個想法:為什么不給它澆澆水呢?
對呀,舉手之勞嘛。正當我拿起水杯時,轉念又想,它真的需要嗎?很多時候,人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來評判是非對錯,就如許多父母總喜歡對孩子說:“這都是為了你好”。或許,這棵桂花樹苗早已適應了這貧瘠的環境,從每一條根須到每一片樹葉,都精心計算營養和水分的分配,小心翼翼地生長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澆灌到底是甘霖還是洪水呢?我的手在微微顫抖,杯子里的水也跟著晃動。
要不,干脆為小樹苗找個新家,只要我足夠小心,應該可以把它移植到窗臺旁邊的花圃中。嗐!這又是我自以為是的想法。
一顆種子從發芽抽葉到開花結果再到瓜熟蒂落,這是生命的形態和過程。蒲公英的種子像小小的精靈隨風飄向遠方,酢漿草的種子在果實成熟后爆裂彈向遠方,樟子松的種子被鳥兒銜著飛向遠方。不管是何種方式,一顆種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生長環境,但只要有任何生存的機會,都會努力地生根發芽。或許,窗前的這株小樹苗,最終無法開花結果,但依然可以展現生命的力量和價值。人不也是這樣么?我們雖然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劇本,但可以全力以赴演好自己的角色,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最終還是拿起噴壺朝著小樹苗輕輕地噴灑,或許是為了心安吧。但我相信,無論我澆水與否,這棵小樹苗都會努力適應,活得精彩。